新聞中心news
長春定做工作服閱讀李寧——亟待突破的運動品牌
發布時間:22-03-27 15:15 編輯:admin點擊:
歡迎訪問長春定做工作服 長春邁威克服裝廠的官網
巴黎世家抄襲李寧,2022秋冬新品發布會,巴黎世家抄襲李寧的一款越野鞋,除了顏色不同,款式和材質一模一樣,如圖:
歐美品牌之間的抄襲,中國消費者大多不知情,認為歐美品牌很高尚,太平鳥抄襲事件,幾百個公眾號鋪天蓋地的聲討,巴黎世家抄襲,發文的公眾號才3個,曝光度可想而知;
言歸正傳,說回李寧,李寧算不算高端品牌?和Nike比怎么樣?性價比如何?和安踏比呢?
很多人在談論李寧時,都是講“感覺”,例如“我感覺李寧比nike還貴”、“我覺得李寧很牛X”......
我們不講感覺,做個運動鞋調研,26個品牌天貓官方網店或天貓旗艦店月銷售top30,數據并非絕 對精確,但統計結果八九不離十;
(注:本次統計以均值即件單價為準)
lululemon沒有運動鞋,不在品牌清單當中,說句題外話,lululemon的延伸方向,就該是運動鞋,這貨竟然去搞休閑褲和休閑服,傻不傻?
表格看不太明白沒關系,我按他們的數據列出的坐標圖,箭頭所指的小圓圈,就是李寧品牌運動鞋所處的行業地位;
(備注:統計數據不包含售價更低的授權天貓店)
這個行業地位是高還是低?與nike和安踏是什么關系?我再在這張坐標圖上畫幾條線,你就明白了,如下圖(手機打橫看):
從件單價來比較,1089元的jondan喬丹可以算高端,698元的nike和645元的FILA算是中高端,461元的斯凱奇和393元的李寧屬于中端;208元的鴻星爾克就算中低端;
從銷售量來比較,1000多件的ecco和9000多件的銳步,屬于小量品牌,4.3萬件的adidas算中量,12.5萬件的nike和9.2萬件的FILA都是大量,24.8萬件的安踏、18萬件的鴻星爾克和18.2萬件的李寧都是爆量品牌,買的人最多;
李寧不是高端品牌,是受較多消費者喜愛(爆量)的中端品牌,這幾年疫情影響,社交品牌一片哀嚎,運動品牌李寧卻逆勢上揚,局面一片大好,2021年預計在200億以上;
200億之后的李寧,有三條路可以走,1是品牌升級,2是多品牌,3是品牌升級+多品牌;
一、品牌升級及其連帶問題
品牌升級的核心工作是客群升級,是讓核心客群向上移動,將李寧目前的200~700元(下圖)向上移動到300~800元,再逐年升級到400~900元,甚至是500~1000元......
當李寧品牌經過3~5輪的客群升級之后,全國各大旗艦店(含天貓)運動鞋件單價會達到600元以上追平FILA和nike,正式進入中高端品牌行列;
(注:李寧1、2千運動鞋未進top30不在抽樣數據之列)
品牌升級會順利嗎?當然不會;
首先,品牌升級需要砍掉最 低價來抬高底線,這會失去件單價最低的一批顧客,最 低價3~5輪抬高之后,會失去3~5批顧客,這可能會讓小縣城店鋪難以生存,可能要關店;
其次,經銷商的天貓店線上低價跑量怎么管?不好管,你要考慮將線上授權店全部收回嗎?
再次,經銷商壓了庫存要處理,要在線下低價跑量,新款價格賣不上來怎么辦?你要考慮經銷商庫存收回嗎?
客群升級以產品升級為基礎,意味著低成本鞋子不再在李寧店鋪銷售,這并不代表放棄中低消費的顧客,而是通過慢進度產品降價來滿足他們;
中低消費顧客花同樣的錢,買到了成本更高、品質更好的鞋子;品牌方通過他們,悄然去庫存,嚴控進度快速調整,更好的完成品牌升級和業績飛躍;
直營店客群升級要能力,經銷店客群升級要魄力,拿掉一些短期利 益,給予一些中長期利 益,事情難辦,不得不辦,總在中端線徘徊沒有前途;
有人會說,為什么要砍掉低價鞋,一邊靠著高價鞋塑造高端形象,一邊靠低價鞋跑量賺取利 潤,不是挺好的嗎?國內運動品牌都是這樣做的呀?
這事兒啊,你可以問問Dolce&Gabbana為什么要掐死副牌D&G,也可以問問GUCCI為什么砍掉帆布包,國內品牌都這么做,所以都在中低端;
如果李寧升級中高端成功了,還要再升級成為高端品牌嗎?我的答案是:不要。
高端不跑量,跑量不高端,價格高,賣出的數量就少,2175元的ecco和1056元的迪桑特銷量就很低,唯 一的中量高端品牌jondan喬丹,銷量也是靠nike勾勾帶起來的,如圖:
高端品牌冷冷清清沒啥銷量,李寧沒必要上去,在中高端層級與nike、adidas、FILA平起平坐,并在銷量上領 先他們,不香嗎?高處不勝寒??;
“中國李寧”可以變身成李寧公司的jondan,做高端運動品牌,鞋面掛李寧logo來沖量,就像jondan用nike勾勾帶銷量一樣;
“中國李寧”走潮牌路線,全國能開300家店就不錯了,而且,大概率是叫好不叫座,國潮風一過,留下一地雞毛;
“中國李寧”走高端運動路線,全國1000家店沒問題,可以和李寧品牌相互策應,幫李寧拉高印象,李寧幫他帶動銷量,在之前爆火的背景之下,會比迪桑特和jondan喬丹發展更快;
中國李寧走高端運動路線的同時,原來的潮牌線可以保留,既可以線上銷售,也可以少量出現在線下店鋪當中;
李寧品牌經過3~5輪升級,砍掉了3~5輪低價鞋,相當于砍掉了低端市場,可以用新品牌來承接,這就要說多品牌發展了;
二、多品牌客群選擇及其邏輯
李寧旗下也有很多品牌,安踏有FILA和Sprandi斯潘迪,李寧有lotto,安踏有始祖鳥和KOLON可隆,李寧有AIGLE......
2012年的財報顯示,李寧品牌銷售59億的時候,lotto、AIGLE、Kason等4個品牌,銷售約2.7億;
20172年的財報中,李寧品牌銷售83億,lotto、AIGLE、Kason等4個品牌,銷售只有0.5億(下圖),2018年以后的財報中,再給看不到lotto、AIGLE、Kason等品牌的銷售數據了;
李寧手上品牌也很好,法國戶外品牌AIGLE有170年歷史,意大利四大運動品牌lotto、FILA、kappa、diadora,李寧拿過2個,條件一點不差,為什么沒像安踏一樣多點開花呢?
從李寧的副牌來看,紅雙喜(兵乓球)和Kason(羽毛球)都是體育項目,李寧是真的搞體育,這是李寧多品牌失敗的病根;
是不是很意外?
青年是運動鞋的消費主力,他們的消費需求是什么?是運動嗎?是“穿運動鞋跑步”、“穿運動鞋打球”或“穿運動鞋健身”嗎?
不是,他們的消費需求是“穿運動鞋在別人面前打球”,或者“穿運動鞋在別人面前跑步”,表面是運動需求,內在是社交需求,要當作社交品牌來做;
我來出道題:某大學附近有2家運動品牌店,主力價格帶都是400~800元,品牌A櫥窗齊腰高度陳列3雙同款鞋,價格牌標明1049元;品牌B櫥窗陳列廣告牌,“精選商品79元起,3件再7折”,請問誰家500的鞋子更好賣?
A拿最 高價示人,我家很貴,穿我家運動鞋有面子;
B拿最 低價示人,我家便宜,穿我家運動鞋很省錢;
A家賣的是社交需求(精神),B家賣的是產品需求(物質),大學校園是個社交場合,你說誰家500的鞋子更好賣?
安踏公司2個品牌很有意思,安踏在中低端與中端之間卡點,FILA在中高端與中端之間站位,李寧往中高端升級的同時,可以推出一個中低端新牌子,利用全國經銷商網絡迅速鋪開,繼續和安踏、特步、鴻星爾克搶生意;
李寧在中高端市場對標nike、adidas和fila,新品牌對中低端市場對標安踏、特步和鴻星爾克,中國李寧在高端市場對標jondan和迪桑特,三條道都能立起來;
李寧這十幾年,店鋪7000多家無法破萬(下圖),三條線同步的話,超過12000家店易而易舉;
今天的FLIA和以前的kappa,并不是因為時尚才成功,而是基于社交需求;時尚是社交需求的表征,社交是時尚運動的內核,對于中國李寧來說,社交也是國潮的內核;
無論時尚潮流如何變化,消費者永遠都有社交需求,國潮風遲早會過去,社交需求卻一直都在;
時尚潮流易逝,社交需求永存!
李寧百尺竿頭,需要更進一步
本文原鏈接:http://news.efu.com.cn/newsview-1332853-1.html
長春定做工作服 長春邁威克服裝廠
2022.3.27